top of page
Search

如果确定涉嫌Misconduct,怎么能够让处罚降到最低呢?

  • Wong老师
  • May 21, 2020
  • 2 min read

最近几年,一些Misconduct的行为渐渐成为澳洲留学生的一个隐形标签,让澳洲大学对中国留学生带有一些不太信任的刻板印象。几年前Fairfax Media公布的数据让人大跌眼镜,感兴趣的同学搜搜“Mymaster”的关键字,这是中国留学生人设坍塌的开始。

记得有一次悉尼大学的同学参加学校的meeting,老师直言不讳:"学校厕所门上都有中文的代写广告,你说你不知道"?的确,这些广告无处不在,甚至入侵了学校的邮件系统,中国学生会在自己的学生信箱无端收到代写广告,究竟个人信息如何被泄露的,这背后的复杂关系让人细思恐极。

至此,学校对中国留学生的一些负面印象也被一波又一波的恶性事件逐步加深,配合媒体隔三差五的报道,Deakin大学的同学还上了电视采访……所以同学们在收到调查信的时候,打算采取“装傻充愣”或“认为这是一个误会”——这恐怕是不行的,要知道,现在悉尼大学的学术不端调查机构,连WeChat都装好了,也知道什么是Alipay(支付宝),千万不要以为老师看不懂中文,要正视眼前的问题。

在我们接到的咨询电话中,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会收到什么处罚?会被开除遣返吗?”

如果已经确定涉嫌Academic Misconduct,和学校沟通的目的并不在于把存在的事情解释为虚无,而是尽量让学校了解自己违反学术不端的原因、动机和造成的影响,也要将一些客观原因和产生的结果合理阐述,让学校将整件事综合去判断,而不是根据大多数同学的行为一概而论。

以UNSW的行为守则为例,学校将行为以不同颜色标示:

处罚的严重性,也就是根据这个剪头的走向判断的,究竟这个行为是一个Minor breach,还是Serious breach or repeated breaches of the Student Code,一方面取决于学习的调查,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回应了。

那么,是解释得越天花乱坠越好吗?或是编一个故事让学校相信?——当然不是!首先,千万不要编故事,这可能会加剧剪头的判断指向,可能Minor的行为变成了Serious,得不偿失。

学校判断学生回应是否真实,主要是依靠Supporting Documents和Meeting,也就是物证和人证。有证明文件,代表陈述有理有据,而meeting沟通,是最直面的判断,究竟一个人是不是说谎,有经验的老师几个问题就“吓唬”出来了。

所以,同样的问题,因为发生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处理结果也大不相同。比如Plagiarism,虽然都是Academic Misconduct的行为,但是有的同学收到的结果是扣分,有的考试零分,有的整门课Fail,有的则被停学,甚至开除。

所以,事情已经发生,不要去纠结于如何掩盖,也不要幻想事情会凭空消失,最重要的合理解释,让指向开除的剪头能够回缩,让学校酌情考虑事情的前因后果,以获得相对最轻的处罚。

我们能做的,是梳理整个事件,提供有理有据的书面回应,同时做好Meeting的准备。如果你也遇到问题,现在就联系我们:0404602351,或扫码加微信获得7/24免费咨询。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 UNY Start Education Centre

87 - 89 Liverpool St, Sydney, NSW 2000

(02) 8056 7422

  • Facebook Clean
  • Twitter Clean
  • White Google+ Icon
  • LinkedIn Clean
© UNY Start Education Cent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