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二手学习资料竟然引发学术不端?购买需谨慎!
- Wong老师
- Oct 15, 2020
- 3 min read
我们总结过很多关于学术写作、课外辅导或考试规则方面的文章,旨在提醒各位同学远离学术不端。今天,我们说说很少被人提及的一个方面:二手学习资料。
最近有不少同学收到调查信,其行为并不是作弊、抄袭或寻求第三方帮助,但Allegation Letter中的内容却恰好是:Cheating,Plagiarism,Contract cheating。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警惕二手学习资料。
如果你查询各大高校的学术诚信Policy,并没有条款限制大家使用二手学习资源,但是在各位同学的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很多二手资料成为了造成问题的元凶。那么二手的资料,真的不能买吗?前辈的笔记,真的不能用吗?
我们在Whirlpool论坛看到一个几年前的帖子,一个学生吐槽:
https://forums.whirlpool.net.au/archive/2640580
发帖人:我问了Deakin 学术不端的负责人,得知购买考试笔记是Plagiarism,你们怎么看?
接下来的Local学生们讨论激烈,有的说“这太扯了”,有的说“ANU”法学院也不让买,有的说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二手的学习资料,包括学习笔记、旧书、前辈整理的攻略、已经结课的补习机构的资料……这些会构成Misconduct的行为吗?
简单说,购买这些资料如果为了学习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你在写作业和考试中使用了这些资料,是极有可能引发Misconduct的调查的。因为你不知道这些资料的来源、也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一起使用了这些资料,使用二手学习资料的隐患是显而易见的。
CASE A:
悉尼大学某生物类课程,由于课程难度较高,参与学习的留学生有限,所以在新生中会有前辈总结的“秘籍”流传,除了课堂笔记外,还包括这几年的考题分析、Quiz整理等。以往的考试都是在教室做答,同学们现场发挥并没有出现意外,但是今年考试改为带回家的在线考试,部分同学用到了这份笔记,结果好几位同学因为相似度非常高被调查。
CASE B:
UNSW某IT类课程,由于每个Term学习时间短,两个学期的考试间隔不过几个月而已,两次考卷也有不少题目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这次不少同学的调查信中显示:Providing answers identical in content to answers provided by students from earlier iterations of the course, particularly T1 2020. 且不说Turnitin查重,老师肉眼也可辨别这根本就是几个月前考试答案的克隆嘛。
CASE C:
这一类很常见,每个学校都有学生因为使用补习机构的资料被调查。但,这次补习机构是无辜的,因为根本没有这个学生付费补习的记录,资料纯属个人交易所得,或拼单购买、或分享课程链接、或买了一份现成的资料,也可能是好友赠送。结果若干同学的答案一致,甚至还错成一样,我们每天都有类似的咨询。
CASE D:
一些同学在网上购买二手资料,特别是在一些英文网站购买考前笔记,目的是开卷考试查找方便。还有的同学去买Past Paper的答案,或是前辈们的作业答案,同学们在购买的时候都认为这不是misconduct行为,但由于这些答案和标准答案过于接近,甚至有些根本就是前辈们打包整理的标准答案。一旦使用这些资料,无疑是把自己推向学术不端的深渊却浑然不知。
总结下来,二手学习资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何使用这些资料要非常注意,如果照搬二手笔记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有可能和笔记的主人重复,造成Plagiarism;有可能在考试的时候被判Cheating,因为这是上一届的答案;更有可能Collusion,因为可能这份笔记卖给了三个人;更不幸的是这份笔记如果来自于付费第三方作业网站,Contract Cheating的调查信已经在路上了。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在澳洲境内拿起电话:0404602351,如果在其他地区扫码加微信,我们会为你分析你面临的问题,帮助你合理解释,准备Meeting,早日摆脱学术不端的噩梦。

Comments